软件开发项目流程project(软件开发项目流程图)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软件开发项目流程project,以及软件开发项目流程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制定软件开发计划?
软件项目计划(Software Project Planning)是一个软件项目进入系统实施的启动阶段,主要进行的工作包括:确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范围、定义递交的工作成果、评估实施过程中主要的风险、制定项目实施的时间计划、成本和预算计划、人力资源计划等。 在软件项目管理过程中一个关键的活动是制定项目计划,它是软件开发工作的第一步。 项目计划的目标是为项目负责人提供一个框架,使之能合理地估算软件项目开发所需的资源 、经费和开发进度,并控制软件项目开发过程按此计划进行。 在做计划时,必须就需要的人力、项目持续时间及成本作出估算。这种估算大多是参考 以前的花费作出的。软件项目计划包括二个任务:研究和估算。即通过研究确定该软件 项目的主要功能、性能和系统界面。 一、软件项目计划内容 软件项目计划内容如下: 1.范围。对该软件项目的综合描述,定义起所要做的工作以及性能限制,它包括: (1)项目目标。 (2)主要功能。 (3)性能限制。 (4)系统接口。 (5)特殊要求。 (6)开发概述。 2.资源。 (1)人员资源。 (2)硬件资源。 (3)软件资源。 (4)其他。 3.进度安排。 进度安排的好坏往往会影响整个项目的按期完成,因此这一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制定软件进度与其他工程没有很大的区别 ,其方法主要有: (1)工程网络图。 (2)Gantt图。 (3)任务资源表。 (4)成本估算。 (5)培训计划。 二、制定软件工程规范
对软件工程管理来说,软件工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是不可少的,它与软件项目计划一样重要 。软件工程规范可选用现成的各种规范,也可自己制定。目前软件工程规范可分为三级: (1)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 (2)行业标准与工业部门标准。 (3)企业级标准与开发小组级标准。
软件过程的关键过程
初始级
(Level1: Initial)(无关键过程区域)
可重复级
■需求管理(Requirements Management)
需求管理的目的是建立和维护用户和软件项目间的关于该软件如何实现用户需求的共识。
需求管理包括:
a. 建立和维护分配该给软件项目的需求的基线。
b.核查该软件项目的计划,活动和正在开发中的产品以确保它们是与分配该给软件项目的需求一致。
■软件项目计划(Software Project Planning)
软件计划的目的是建立合理的计划用作软件开发与软件项目控制。
软件计划包含:
a.选择一种软件生命周期
b.建立一个开发工作的分解构造
c.对与开发工作有关的、重要的计划参数进行估计。
d.识别软件项目的风险。
e.作出必要的承诺。
f.制订软件开发工作的计划。
■软件项目控制(Software Project Control)
软件项目控制的目的是为软件项目的过程提供足够的能见度,从而可以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对计划的严重偏离时能够采取适当的更正行动。
软件项目控制包括:
a.追踪软件项目的进展与表现,从而与所作的估计、承诺和计划作出对比。
b.追踪软件项目的风险。
c.在发生对计划的严重偏离时采取更正行动。
■软件获取管理(Software Acuisition Management)
软件获取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管理从软件项目外部来源获取软件。
软件获取管理包括:
a.找出软件项目对取得外部软件的需要。
b.识别和选择供应者。
c.与供应者达成协议。
d.处理与供应者之间的关系。
e.收取软件项目所需的外部软件。
f.安排对所取得的外部软件的维护与支持。
■软件质量保证(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软件质量确保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地核实软件项目的实施行动与开发中的产品遵从于对应的需求、过程描述、标准及规程。
软件质量确保包括:
a.客观地核实软件项目的实施行动与开发中的产品遵从于对应的需求、过程描述、标准及规程。
b.找出及记录所发现的不一致的问题。
c.向项目成员与经理提供反馈。
d.确保那些不符的问题得到处理。
■软件组配管理(Software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软件结构配置管理(SCM)的目的是贯穿软件生命周期,建立和维持软件项目的产品完整性。
软件结构配置管理包括:
a.确定开发中的软件产品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结构配置。
b.控制结构配置的组份的变更。
c.从结构配置库中去制作开发的软件产品。
d.贯穿软件生命周期,维持维软件产品基线的完整性。
定义级
■企业对过程的重视(Organization Process Focus)
企业对过程的重视的目的是建立和维护对企业的软件过程的理解和协调企业的件工程过程的改进活动。
企业对过程的重视包括:
a.评估企业和项目的软件过程。
b.建立起一个计划去改进软件过程。
c.对建立、维护、改进和使用整个企业内共有的软件过程的活动进行协调。
■企业过程定义(Organization Process Definition)
企业过程定义的目的是建立与维护一套可用的软件过程资源去改进整个企业的程过程效果及为企业的积累性的长期收益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企业过程定义所建立的软件过程资源包括:
a.一套企业的标准软件工程过程。
b.对每一种经审核批准用于工程项目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的描述。
c.关于如何剪裁企业标准的软件过程以适应具体项目需要的原则和指导方针。
d.企业的软件测量结果数据库。
e.企业的与软件过程有关的文件资料库。
■企业的培训方案(Organization Training Program)
企业的培训计划的目的是增进工作人员的技能和知识,使他们能实质地和高效地担当其软件角色。
企业的培训计划包含:
a.找出什么是企业的软件培训需要。
b.取得与提供所需的培训。
■集成化的软件管理(Integrated Software Management)
集成软件管理的目的是把软件工程与管理集成为一个连贯涵接的、详细定义了、基于企业标准软件过程而剪裁出来的软件过程。
集成软件管理包括:
a.使用企业的软件过程财富,并对之作出贡献。
b.基于企业标准软件过程而剪裁出详细定义了的软件过程。
c.积极主动地使用这个定义了的软件过程。
d.积极主动地对软件的风险进行管理。
■软件产品工程(Software product Engineering)
软件产品工程的目的是始终如一地执行明确定义了的、集成了所有软件项目的术活动的工程过程,去实质地和高效率地制造正确的、稳定的软件开发产品。
软件产品工程包含:
a.按照项目的软件过程,执行工程的各项任务去规定,设计,制品满足其产品技术需求。
■项目间的协调(Project Interface Coordination)
项目界面协调的目的是确保软件工程人员主动地与企业内的其他功能部门交流协调和合作,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些功能部门包括技术的功能(例如,系统测试),支持功能(例如,记录),和组上的功能(例如,培训和合同)。
项目界面协调牵涉到经埋与员工,其内容包含:
a. 与项目内其他功能部门一道处理系统要求,计划,目标,困难问题和风险。
b. 确定与维持对其他涉及项目的功能部门的承诺。
c. 辨明、跟踪和解决项目内功能间配合的行动与问题。
■交换审核(Peer Reviews)
交互审核的目的是尽早地和有效地从开发中的软件产品中除去缺陷。一个重要的必然结果是对软件过程和开发中的软件产品有一个更好的理解,从能够预防缺陷产生。
交互审核是由软件写作者的同事使用既定的办法去对开发中的软件产品进行检查来找出缺陷与需要作出更改的地方。
交互审核办法的例子包括:检查,结构化走通和积极审核。
定量管理级
(Level4: Quatitative Management)
■企业软件资产共通性(Organization Software Asset Commonality)
企业软件资源共通性的目的是找出企业软件产品之间的共通性,以便在成本,量和生命周期等方面取得收益。
企业软件资源共通性包含:
a. 与企业的其他功能部门合作去定义出共同软件资源的技术要求,从而使项目与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保持一致。
b. 建立与维护一套能用于各个项目的开发与产品维护的共同软件资源。
c. 协调对企业内所有项目的共同软件资源的部署,以便取得在成本、质量和生命周期等方面的得益。
■企业过程表现(Organization Process Performance)
企业过程效能的目的是建立和维护用于重要的过程和产品特性的测量、数据与分折技术,去支持对企业与项目的软件过程进行运用统计学方法的管理。
企业过程效能包括:
a. 定义出表征企业软件过程效能的各种测量项目和与之关联的过程效能模型。
b. 从各个软件项目收集这些过程效能的测量结果。
c. 使用这些测量数据来表征企业的标准软件过程。
d. 使用这些测量数据来为整个企业建立软件过程效能模型。
■统计法过程管理(Statistical Process Management)
统计法的过程管理的目的是使所选择到的所有次级过程稳定化及透彻掌握它们的能力,从而达到统计法意义上的产品质量及过程效能的目标。
统计法的过程管理包括:
a. 建立产品质量及过程效能的目标。
b. 选择项目的设定过程中的一些次级过程来进行运用统计法的管理。
c. 找出、测量和分析那些(被选中的)次过程的关键产品和过程的属性持征。
d. 确定每个次过程的关键的属性特征的自然界限。
e. 使得(选中的)次过程成为可预测的。
f. 测量与分析(选中的)次过程的过程效能。
g. 把产品质量和过程效能的测量结果与所定的目标进行比对以便确定相关过程的能力。
(不断)优化级
(Level: Optimizing)
■缺陷预防(Defect Prevention)
缺陷预防的目的是找出缺陷和其他问题产生的共同原因。采取行动去预防它们再次发生,或者采取措施去克服那些产生不及格的过程效能的原因。
缺陷预防包括:
a. 分析过去产生的缺陷和其他的问题。
b. 采取特定的行动来预防那些类型的缺陷与问题在将来再次出现。
c. 采取持定的改进行动去纠正那些产生不及迅程格效能的共同原因。
■企业过程与技术创新(Organization Process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企业过程与技术创新的目的是找出那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企业的软件过程而有助于达到企业改进软件过程的目标的过程与技术上的改进。
企业过程与技术创新包括:
a. 建立和维护企业的定量法的软件过程改进目标。
b. 收集与评价软件过程改进的建议。
c. 找出与评价潜在的软件过程和技术的创新。
d. 选择在全企业展开改革与创新的候选项目。
■企业改进开展(Organization Improvement Deployment)
企业改进的开展的目的是通过把改进转变为一种系统性的行为方式去持续地和计量地改进企业的软件过程。
企业改进的开展包括:
a. 评价软件过程改进的候选项目。
b. 选择要进行开展的软件改进项目。
c. 开展改进。
d. 测量改进的效果。
从整体来说软件能力成熟度级别从低到高的变化代表了企业的生产活动由高风险低效率到高质量、高生产率的进展。
这儿要注意的一点是每个能力成熟级别的关键过程区域是累加到上一级去的,例如在第三级时就要满足所有第二级与第三级的关键过程领域的目标。
如果要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表达从一级到高一级所需要的努力的话,我们可以有:
从一级到二级的转化:规范化过程
从二级到三级的转化:标准化、稳定的过程
从三级到四级的转化:可预测的过程
从四级到五级的转化:继续不断地改进过程
软件项目的管理流程
导语:关于软件项目的管理流程,相关人员来了解一下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软件项目管理流程,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一、 风险评估
软件项目风险是指在整个项目周期中所涉及的成本预算、开发进度、技术难度、经济可行性、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以及由这些问题而对项目所产生的影响。项目的风险与其可行性成反比,其可行性越高,风险越低。软件项目的可行性分为经济可行性、业务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法律可行性等四个方面。而软件项目风险则分为产品规模风险、需要风险、相关性风险、管理风险、安全风险等六个方面:
1. 产品规模风险
项目的风险是与产品的规模成正比的,一般产品规模越大,问题就越突出。尤其是估算产品规模的方法,复用软件的多少,需求变更的多少等因素与产品风险息息相关:
(1) 估算产品规模的方法
(2) 产品规模估算的信任度
(3) 产品规模与以前产品规模平均值的偏差
(4) 产品的用户数
(5) 复用软件的多少
(6) 产品需求变更的多少
2. 需求风险
很多项目在确定需求时都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当在项目早期容忍了这些不确定性,并且在项目进展过程当中得不到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对项目的成功造成很大威胁。如果不控制与需求相关的风险因素,那么就很有可能产生错误的产品或者拙劣地建造预期的产品。每一种情况对产品来讲都可能致命的,这些的风险因素有:
(1) 对产品缺少清晰的认识
(2) 对产品需求缺少认同
(3) 在做需求分析过程中客户参与不够
(4) 没有优先需求
(5) 由于不确定的需要导致新的市场
(6) 不断变化需求
(7) 缺少有效的需求变化管理过程
(8) 对需求的变化缺少相关分析等
3. 相关性风险
许多风险都是因为项目的外部环境或因素的相关性产生的。控制外部的相关性风险, 能缓解策略应该包括可能性计划,以便从第二资源或协同工作资源中取得必要的组成部分,并觉察潜在的问题,与外部环境相关的因素有:
(1) 客户供应条目或信息
(2) 交互成员或交互团体依赖性
(3) 内部或外部转包商的关系
(4) 经验丰富人员的可得性
(5) 项目的复用性
4. 技术风险
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验丰富员工的缺乏,意味着项目团队可能会因为技巧的原因影响项目的成功。 在早期,识别风险从而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是解决风险领域问题的关键,比如:培训、聘请顾问以及为项目团队招聘合适的人才等。关于技术主要有下面这些风险因素:
(1) 缺乏培训
(2) 对方法、工具和技术理解的不够
(3) 应用领域的经验不足
(4) 对新的技术和开发方法应用不熟悉
5. 管理风险
尽管管理问题制约了很多项目的成功,但是不要因为风险管理计划中没有包括所有管理活动而感到惊奇。在大部分项目里,项目经理经常是写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的人,他们有先天性的不足——不能检查到自己的错误。因而,使项目的成功变得更加困难。如果不正视这些棘手的问题,它们就很有可能在项目进行的某个阶段影响项目本身。当我们定义了项目追踪过程并且明晰项目角色和责任,就能处理这些风险因素:
(1) 计划和任务定义不够充分
(2) 对实际项目状态不了解
(3) 项目所有者和决策者分不清
(4) 不切实际的承诺
(5) 不能与员工之间的进行充分地沟通
6. 安全风险
软件产品本身是属于创造性的产品,产品本身的核心技术保密非常重要。但一直以来,我们在软件这方 面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对软件产品的开发主要注重技术本身,而忽略了专利的保护。软件行业的技术人员流动是很普遍的现象,随着技术人员的流失、变更,很能会导致产品和新技术的泄密,致使我们的软件产品被它公司窃取,导致项目失败。而且在软件方面关于知识产权的认定目前还没有明确的一个行业规范,这也是我们 软件项目潜在的风险。
7. 回避风险的方式
(1) 以开发方诱导能保证需求的完整,使需求与客户的真实期望高度一致。再以书面方便形成《用户需求》这一重要的文档,避免疏漏造成的损失在软件系统的后续阶段被逐步地放大。
(2) 设立监督制度,项目开发中任何较大的决定都必须有客户参与进行的,在该项目中项目监督由项目开发中的质量监督组来实施。
(3) 需求变更需要经过统一的负责人提出,并且要用户需求的审核领导认可,需求变更应该是定期而不是随时的提出,而且开发方应该做好详细的记录,让客户了解需求变更的实际情况。
(4) 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过于简单的系统结构,对用户来使用比例会有明显的折扣,甚至造成软件寿命过短。反之,软件结构的过于灵活和通用,必然引起软件实现的难度增加,系统的复杂度会上升,这又会在实现和测试阶段带来风险。适当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有利于降低开发的风险。
(5) 从软件工程的角度看,软件维护费用约占总费用的55%~70%,系统越大,该费用越高。对系统可维护性的轻视是大型软件系统的最大风险。在软件漫长的运营期内,业务规则肯定会不断发展,科学的解决此问题的做法是不断对软件系统进行版本升级,在确保可维护性的前提下逐步扩展系统。
(6) 设定应急计划,每个开发计划都至少应该设定一个应急预案去应对出现突发情况和不可遇知的风险。
二、 成本预算
1. 成本预算方式
(1) 自上而下的预算方法
自上而下的预方法主要是依据上层、中层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进行判断,对构成项目整体成本的子项目成本进行估计,并把这些判断估计的结果传递给低一层的管理人员,在此基础上由这一层的管理人员对组成项目的子任务和子项目的成本进行估计,然后继续向下一层传递他们的成本估计,直到传递到最低一层。
使用此预算方式,在上层的管理人员根据他们的经验进行的费用估计分解到下层时,可能会出现下层人员认为上层的估计不足以完成相应任务的情况。这时,下层人员不一定会表达出自己的真实观点,不一定会和上层管理人员进行理智地讨论,从而得出更为合理的预算分配方案。在实际中,他们往往只能沉默地等待上层管理者自行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这样往往会给项目带来诸多问题。
自上而下更适用于项目启动的前期,与真实费用相差在30% ~ 70%之间。
Scrum使用自上而下的成本预算方式,它不会立即精确地确定成本,而是以最大限度容纳客户对未来产品要求所产生的变更。
(2) 自下而上的预算方法
自下而上方法要求运用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结构)对项目的所有工作任务的时间和预算进行仔细考察。最初,预算是针对资源(团队成员的工作时间、硬件的配置)进行的,项目经理在此之上再加上适当的间接费用(如培训费用、管理费用、不可预见费等)以及项目要达到的利润目标就形成了项目的总预算。自下而上的预算方法要求全面考虑所有涉及到的工作任务,更适用于项目的初期与中期,它能准备地评估项目的成本,与真实费用相差在5% ~ 10%之间。
注解:WBS
WBS是面向提交成果对项目的分解,从提交成果的列表可以确定每个提交成果需要执行的活动。Scrum会对WBS进一步细化,把一个迭代分解为一个或多个的工作包,再把工作包分解为细小的开发任务(一般开发任务的开发周期在15个工作小时以内)。
2. 确定项目支出
总体成本预算就是结合下列多个成本预算方式综合计算的开发成本:
(1) 零基数预算
在成本预算的初期应该使用零基数的计算原则,而不可以使用类似于:以上一年总体费用加上20% 这样粗略的方式计算项目成本。
(2) 软硬件成本、物品成本
物品成本是指类似于:服务器(RAM 硬盘 CPU NIC卡 RAID簇)成本、维护成本、机房租金、光纤通讯成本、软件成本等的成本。
计算成本时需要考虑组装硬盘需时的长短,技术人员需要具备的质素,产品供应商能否提供保证质量,管理时是否需要额外的管理人员这些多方因素。
(3) 软件许可证成本
(4) 外包成本
当使用类似:视频、短信、移动电信类服务、门户网站等子项目时可以考虑以外包形式完成,以降低开发成本。
(5) 人力资源成本
计算人力资源成本时应该使用以最高和最低的工作效率估算平均效率的方式,计算出人力资源的平均成本。
(6) 维修保养成本
三、 客户沟通的过程
从客户沟通的方向出发来看,软件项目可分为:需求识别、方案定制、项目实施、项目结束等4个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沟通重点。
1. 需求识别阶段
(1) 文本沟通
在需求识别的前期,应该通过问卷、原型展示、界面展示、逻辑处理展示、准化文档模板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随时将不明确之处反馈给客户,以期待客户解答。并以文本记录的方式建立需要分析书,并要求客户审核需求分析书,以达到需要分析与客户的真实期望高度一致的结果。
(2) 业务逻辑沟通
在进行业务沟通时,应该了解客户的行业语言,以促进业务分析的过程,越过应用需求和开发之间的鸿沟。沟通过程提倡以草图或者可视信息化的方式进行, 针对不同层面的企业用户提供最适合的操作界面。以多角度的方式思考问题,要抓住需求重点,尤其是客户方领导所关注的创新类和实用类需求。
(3) 需求变更的规范化管理
需求变更在软件开发类项目中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须对需求变更做好规范化的管理,以避免出现需求无止境变更的风险。需求变更必须由统一的负责人提出,并且由用户需求的审核领导者认可。需求变更的提出应该是定期而不是随时的,开发方应该做好详细的文本记录,让客户了解需求变更的实际情况和开发方为之所付出的成本代价。
2. 方案定制阶段
该阶段项目的主要任务是与客户共同制定一个以前期明确的需求、双方的资源、项目开始的阶段、实施的时间约定、项目费用限制等为基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计划,从本阶段开始争取客户全面参与项目的管理,并以双方的共同利益考虑项目实施的具体计划与风险规避。
3. 项目实施阶段
在该阶段,软件项目团队应该与客户共同领导项目的实施。同时,项目团队应实时评估客户满意度,并通过持续改进的方式提高客户满意度,还应要求客户参加必要的培训,以及在必要时检查项目产品。在出现客户的需求变更前,应主动与客户沟通交流,使客户充分了解项目的每个环节,以及变更带来的影响,减少需求变更。如果出现客户需求变更,应与客户一起共同解决由变更引起的成本、进度、质量变化。
4. 结束阶段
该阶段主要进行项目成果的移交,并把系统交付给维护人员,帮助客户实现商务目标,结清各种款项。完成这些工作后应该进行项目评估,审核此项目的成果并总结项目经验。
5. 售前人员注意事项
在产品型项目作为开发成果时,相关销售人员应该注意:对产品的推销不应该过分承诺。如果过分承诺,会给后续的项目实施带来困难;一旦承诺没有兑现,也会降低客户满意度,影响今后合作。如果有附加承诺,一定要以文本形式记录,让实施项目经理知晓并传达给项目组成员。
注解:在软件项目中,需要明确以下四种客户角色
A. 要明确最终使用部门和用户,要去了解他们现有的工作方式,要让他们知道项目的目标框架,知道项目要解决他们的哪些困难,但绝对不是全部困难,这样可以较好的控制项目范围。
B. 要明确需求的提出者,他或者他们要能够代表最终客户群体。提出产品需求的这类客户要具有一定的技术、业务能力和权威,能够真正代表最终客户团队的意愿和想法,最好有IT基础,能够用IT语言描述问题和需求,以利于双方的沟通、协作,避免产生歧义。
C. 要明确做需求确认的中层领导,他要把握方向。软件开发项目是解决实际生产或者管理问题,同时 也是领导系统建设的具体实现,做需求确认的客户领导,既要了解高层领导的系统建设要点和方向,又要谙熟具体业务和生产管理实际。如果是这样的客户领导来把 握和决策,对企业软件开发项目的顺利进展作用非凡。
D. 要明确谁来对成品提意见,谁来验收。项目验收环节,是项目的收尾环节,如果验收的人对项目初期的需求目标不了解,会从态度和产品实际使用效果上对验收产生负面的影响,对提供产品的企业关闭项目非常不利。根据实践总结,由需求提出人和确认人来做项 目的验收工作,能够促进项目的顺利完成,避免延期。
四、 需求分析
1. 需求分析的过程
需求过程包括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2个部分:
(1) 需求开发就是对开发前期的管理,与客房的沟通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需求和需求验证。
(2) 需求管理:就是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控制和维持需求约定的活动。包括:变更控制、版本控制、需求跟踪、需求状态跟踪。
2. 需求的层次
需求的层次包括: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等4个方面。
3. 需求开发阶段的重点
(1) 提取业务对象
业务对象是指系统使用的真实对象,例如一个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 业务对象主要包括:生产批发商、零售商、送货商、顾客多个层次。
(2) 提取业务流程
在了解业务逻辑的过程中,应该列举出所开发软件模块的各自职能,并细化每个工作流程,深入分析业务逻辑。
(3) 性能需求
在分析的前期应该注意客户对所开发软件的技术性能指标,如存储容量限制、运行时间限制、安全保密性等。
(4) 环境需求
环境需求是指软件平台运行时所处环境的要求,如硬件方面:机型、外部设备、数据通信接口;软件方面: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网络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方面;使用方面:使用部门在制度上,操作人员上的技术水平上应具备怎样的条件。
(5) 可靠性需求
对所开发软件在投入运行后发生故障的概率,应该按实际的运行环境提出要求。对于重要的软件,或是运行失效会造成严重后果的软件,应提出较高的可靠性要求。
(6) 安全保密要求
在需求分析时应当在这方面恰当地做出规定,对所开发的软件给予特殊的设计,使其在运行中,其安全保密方面的性能得到必要的保证。
(7) 用户界面需求
为用户界面细致地规定到达的要求。
(8) 资源使用需求
开发的软件在运行时和开发时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9) 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
在软件项目立项后,根据合同规定,对软件开发的'进度和各步骤的费用提出要求,作为开发管理的依据。
(10) 开发目标需求
预先估计以后系统可能达到的目标,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对系统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改。
4. 需求分析的任务
需求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借助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其流程如下:
(1) 确定对系统的综合需求(功能、性能、运行、扩充需求)
(2) 制作产品需求文档 (PRD)
(3) 分析系统的数据需求(概念模型、数据字典、规范化)
(4) 导出目标系统的详细的逻辑模型(数据流图、数据字典、主要功能描述)
(5) 开发原形系统
(6) 从PRD提取编制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
注解:SRS格式
1.引言 2系统概述(项目背景、系统目标、核心业务流程) 3.术语说明 4.系统结构(架构图、功能图)
5.主体功能与业务逻辑(重点) 6.接口需求(内部、外部接口、) 7.网络总体设计(拓扑网络、主机、组网)
8.运行环境(Linux、Windows、IIS、 WebLogic、Tomcat、OLAP、OLTP、JDK 8.0 、.NET Framework 4.0等)
五、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略)
1. 设计原则
(1) SRP单一职责链
每个类都应该只负责做一件事。
(2) OCP开封闭合原则
软件的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应该是可以扩展的,但是不可修改的。
(3) LSP替换原则
子类必须能替换他们的基类型。
(4) DIP依赖倒置原则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接口与抽象类。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细节应依赖于对象。
(5) ISP接口隔离原则
不应该强迫客户依赖于并未使用的接口,而应该把胖接口分离。
2. 实现UML建模
(1) 业务对象的提取
(2) 根据SRS、CRC等实现用况建模
(3) 实现业务顺序图
(4) 建立类图,根据用况图建立对象之间的关联
(5) 绘制活动图、实现协作图、状态图
六、 开发管理
1. 建立项目计划
(1) 设计总体架构
针对系统的实施需要,采取适当的且成熟的框架结构。
(2) 控制可扩展度
扩展度过大,将提高系统的复杂程度,延长开发时间;扩展度过低,会直接影响系统的二次开发与维护。控制系统的可扩展性,能提高开发效率,降低系统维护的难度。
(3) 建立基础设施
合理分配部署软、硬件等基础设施所需要的时间与成本(例如:服务器的订购安装、光纤接入、软件平台订购)。
(4) 划分开发任务
利用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结构)对可交付结果进行分类与划分。每个项目都能划分为多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又可以分为多个工作包(Work Package),工作包是WBS里最小的可交付结果,最后从工作包中分解出多个开发任务列表。
(5) 部署开发进度
一个项目应该按进度划分为多个开发阶段,每个阶段的开发周期一般在30~60个工作日以内。在此阶段内应该与客户举行协商会议,制定产品路线图,在开发过程中邀请客户积极参与并提出反馈意见。然后把该时段内的开发任务按照开发难度,依赖性,重要性等多方条件划分为多个迭代周期。
在Scrum 敏捷软件开发原则中,应该把每个迭代任务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开发任务列表,再开发任务分配给组员各自负责,而开发时间应该控制在15个工作小时以内。如果开发时间超出15个工作小时,应该考虑把开发任务再度细化。开发任务建议应该由组员自主选择,而不要使用强制分配的方式。
(5) 测试项目成果
每个工作包都应该同步部署测试工作,提高项目的质量。对出错BUG的工作包应该由测试人员以文本方式记录,向开发人员展示错误所在,让开发人员及时进行修改。
2. 管理开发团队
(1) 组建团队
按照工作任务与项目时间的前提条件建立团队,按团队职责分配人员,一般团队人数应该控制在8~12人之间。当团队人数超过15人时,应该考虑把团队分解成2个独立团队,负责不同的开发任务。
(2) 分配开发任务
在每个迭代周期内(一般是15~30个工作日),应该把每个工作包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开发任务,再开发任务分配给组员各自负责,开发时间应该控制在15个工作小时以内。如果开发任务的开发时间超出15个工作小时,应该考虑把任务再度细化。而开发任务应该以自由选择的方式分配给每个组员。
(3) 监督开发进度
在迭代的前期举行一次会议,让组员了解开发的进展及流程,并以自主选择的方式分配开发任务。期间可使用Microsoft Project等工具记录开发流程的进展,在每个工作包完成开发后应该进行性功能的测试,并以文本方式记录测试结果。
每天举行一次15分钟的站立会议,让组员交待昨天已完成的开发任务,当天将要做的任务,与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每周末举行一次例行会议,交待总体进程。
在迭代末期举行一次冲刺会议,总结项目的进展,交行已完成的任务,回顾该迭代周期内所遇到的问题,为下一个迭代做好准备。
(4) 系统测试
对每个已完成的工作包进行适时的测试,保证系统质量与性能。对测试结果进行文本的记录,并把测试结果与绩效工资收入挂钩,并以真实数据计算组员的绩效收入。
(5) 解决开发中所遇到的问题
对开发人员进行前期培训,可适当按工作能力分配任务,指导组员的开发。当遇到问题时应该在当天的站立会议时即时提出,并在15个工作小时内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以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
3. 监管产品质量
(1) 质量需要的是计划、设计而并非审查的。在产品建立的初级,必须与“质量保证”(QA)的部门进行协商,以正式文档的方式,决定恰当的质量策略和标准。
(2) 在开发过程中使用TDD(测试驱动开发)的模式,提高开发质量。测试人员应该以文本方式记录bug,并与开发人员共同工作的,把突出的缺陷演示给开发人员,以提高修改的效率。
(3) 在每个迭代的结束时进行一次产品效果的演示,从客户、使用者、高层领导中收集反馈信息。在团队内部举行评审会议,分析测试结果,了解产品性能,为下次迭代所需要做的改进做好计划。
4. 修改项目计划
(1) 在产品需要识别阶段,应该以文档形式记录产品功能与开发流程,在开发计划需要修改时,应该与客户共同探讨,让客户了解计划修改对项目进度所造成的影响。
(2) 项目计划的修改应该由统一的负责人提出,并且由用户需求的审核领导者认可。需求变更的提出应该是定期而不是随时的。
(3) 计划的变更应该做好详细的文本记录,让客户了解需求变更的实际情况和开发方为之所付出的成本代价。
七、 产品交付
1. 项目的后期审核
在项目开发最终完成后,对开发人员来说可算是放下工作的重担,但对项目经理来说这往往是项目的关键时刻。前期的风险评估、成本预算、需求分析、软件设计都是为了引导项目走向这一时刻,此时所有的目光都将投向项目管理人员。你可能发现大量而琐碎的工作将要在几个小时内完成,此刻项目经理更需要保持清醒与镇定,把最后的工作视为微型项目来对待。细致地对项目进行后期的审核,分析项目成果、项目团队的效率、可交付产品的价值,以此审核结果可作为项目管理经验总结的一部分。
2. 质量评审
在项目交付前,应该把项目交给相关的“质量保证”(QA)部门进行质量评审,并邀请典型用户感受产品的质量。
3. 项目的最终交付
正常情况下在项目的前期就会订立项目交付的协议,项目交付方式分为非正式验收与正式验收两种。一般在项目完成后都会先进行非正式验收,让客户体会项目的质量并提出反馈意见,最后在客户肯定产品质量后再以书面协议的形式进行正式的产品验收。
4. 项目的最终报告
在项目的最后,应该制定项目的最终报告,此报告可以视为是对该项目一个记录,但报告不必包含项目的所有方面。一般最终报告应该包含以下方面:
(1) 最初引进项目时的初期项目视图
(2) 对该项目的价值评估及支持性信息
(3) 项目的范围
(4) 项目的开发流程及WBS
(5) 项目的会议记录
(6) 项目变更的报告及变更的理由
(7) 与项目相关的沟通过程文件
(8) 项目的审核报告与客户验收报告
(9) 项目成员的表现报告
(10) 项目的最终成果
项目管理体系的流程是什么?
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流程,包括:需求、计划、设计、开发、测试、交付、运维维护。CoCode作为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采用最先进的开发流程,和自动化的开发和管理工具,让整个软件开发更高效,大大降低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目前我们平台的Co-Projec智能项目管理工具、评审分析工具、故事点估算工具,免费使用。
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流程:
需求:通过史诗、特性和用户故事三级需求分析,明确需求。
计划:对项目开发规模进行科学地估算和计划,并智能匹配开发人员。
设计:针对需求进行相关设计,通过智能评审工具,及时发现评审缺陷,以保障项目构架合理,需求满足。
开发:对项目开发过程,进行全程闭环管控,以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测试:提供测试用例管理与测试计划执行,实时掌握测试用例执行情况,以检验项目缺陷,确保项目质量。
交付:任务完成率和消缺率达到100%后,在线提交项目开发成果,并可下载相关文档和结果。
运维维护:用户通过反馈记录,提交项目问题,平台会自动生成Bug并分配相关开发人员,进行完善。
java项目开发具体流程是什么?
首先你想做那就不存在开发可行性的问题了
第二 需求分析: 列出功能点、界面要求,实现原型 实用软件 :axure,确定施工周期,工期安排软件:excel或者Steelray Project Viewer
第三概要设计:根据原型写出大致设计,理清实现逻辑
第四详细设计:做不做都行,没事做做也可以:详细列出所有功能的伪代码实现
第五代码实现:做网站建议用MyEclipse+mysql ,框架 SSH
第六测试:功能、页面效果是否实现
第七使用说明:写使用说明。
大致就这么多吧
制作一个可以用的软件,需要经过哪些步骤
一、制作步骤
1、概要设计,所谓概要设计,就是对将要开发的软件进行一个大概功能的设计,主要包括:软件所实现哪些功能和功能实现的程度;一个软件的功能是无法估计的,只要有需要,就可以添加相应的功能,如果没有一个计划,盲目的做,那么这个项目到最后的期限是不可能做完的。这一点在整个的流程中也是相当重要的,它关系到能不能按期完成。
2、做完概要设计之后,还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对每个功能所包括哪些小功能进行一一说明;这样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才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以保障开发工作的合理分配和管理。
3、做完详细功能设计之后,就可以根据详细设计书并按照软件 开发代码规范进行编码了。
4、软件测试阶段,不能认为编码完成,软件就结束了,在软件开发过程当中,测试也是相当重要的;测试主要包括使用Junit工具单体测试和结合测试。只有测试才能知道这个软件有没有Bug,才能知道软件的健壮性。在规范化的研发流程中,编码工作在整个项目流程里最多不会超过1/2,通常在1/3的时间,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设计过程完成的好,编码效率就会极大提高,编码时不同模块之间的进度协调和协作是最需要小心的,也许一个小模块的问题就可能影响了整体进度,让很多程序员因此被迫停下工作等待,这种问题在很多研发过程中都出现过。编码时的相互沟通和应急的解决手段都是相当重要的,对于程序员而言,bug永远存在,必须永远面对这个问题。
5、测试编写好的系统。交给用户使用,用户使用后一个一个的确认每个功能,然后验收。
二、软件开发环境
软件开发环境在欧洲又叫集成式项目支持环境(Integrated Project Support Environment,IPSE)。 软件开发环境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软件工具。人机界面是软件开发环境与用户之间的一个统一的交互式对话系统,它是软件开发环境的重要质量标志。存储各种软件工具加工所产生的软件产品或半成品(如 源代码、测试数据和各种文档资料等)的软件环境数据库是软件开发环境的核心。工具间的联系和相互理解都是通过存储在信息库中的共享数据得以实现的。
软件开发环境数据库是面向软件工作者的知识型信息数据库,其数据对象是多元化、带有智能性质的。软件开发数据库用来支撑各种软件工具,尤其是自动设计工具、编译程序等的主动或被动的工作。
较初级的SDE数据库一般包含通用子程序库、可重组的程序加工信息库、模块描述与接口信息库、软件测试与纠错依据信息库等;较完整的SDE数据库还应包括可行性与需求信息档案、阶段设计详细档案、测试驱动数据库、软件维护档案等。更进一步的要求是面向软件规划到实现、维护全过程的自动进行,这要求SDE数据库系统是具有智能的,其中比较基本的智能结果是软件编码的自动实现和优化、软件工程项目的多方面不同角度的自我分析与总结。这种智能结果还应主动地被重新改造、学习,以丰富SDE数据库的知识、信息和软件积累。这时候,软件开发环境在软件工程人员的恰当的外部控制或帮助下逐步向高度智能与自动化迈进。
软件实现的根据是计算机语言。时至今日,计算机语言发展为算法语言、数据库语言、智能模拟语言等多种门类,在几十种重要的算法语言中,CC++语言日益成为广大计算机软件工作人员的亲密伙伴,这不仅因为它功能强大、构造灵活,更在于它提供了高度结构化的语法、简单而统一的软件构造方式,使得以它为主构造的SDE数据库的基础成分——子程序库的设计与建设显得异常的方便。
事实上,以CC++为背景建立的SDE子程序库能为软件工作者提供比较有效、灵活、方便、友好的自动编码基础,尤其是C++的封装等特性,更适合大项目的开发管理和维护。
三、开发工具
1、软件建模工具,用于描述系统的需求,辅助设计。
2、软件实施工具,用于程序设计,编码和编译,包括程序语言开发环境和集成开发环境。
3、前者主要提供程序语言的预编译,编译,链接的工具,后者包括代码编辑器在内的编辑器,代码生成器,运行环境和调试器。
4、模拟运行平台,用于模拟系统的实际运行环境。
5、软件测试工具,用于对系统,子系统,模块或单元进行测试的工具。
6、软件开发支撑工具,主要是软件配置管理工具。
软件开发项目流程project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软件开发项目流程图、软件开发项目流程project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